杏盛

杏盛网站xml地图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建于1980年🤺,1998年由“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更名为“测控技术与仪器”,是杏盛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广西优质专业。本专业已经发展成为区内一流、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本专业属于仪器类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是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广西一流学科🎉,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仪器仪表工程方向)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测控技术与仪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拥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设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广西特聘专家岗位,拥有“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2023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为 A🧍🏻‍♀️。

现有专业教师41人🆖,其中博导5人、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拥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八桂名师各1人👲🏼🤶🏼。80%以上的教师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主要开展自动测试系统🤷🏽‍♀️、智能仪器、可测性设计与故障诊断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近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7项🚶🏻‍♀️🤘,多项科研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2013年🌃,本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是广西第一个通过认证的专业👨🏿‍🌾,并于2017年通过国际工程专业认证复审,为实现本科学位和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集仪器、电子信息🤰🏽、计算机、控制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专业🪹,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信息化进程🏏,以测量控制和电子仪器为方向,以信息获取、处理和传输为主线👩🏼‍🎓👧🏻,不断跟踪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坚持“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仪器科学和电子信息领域培养基础厚👩🏿‍🔧、知识面广的宽口径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任职单位的较高赞誉。

既重视“第一课堂”专业基础知识教授和专业技能训练,又重视“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活动的开展🔜🍟,对各个教学环节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扎实🐴,而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科技竞赛获奖率及获奖等级在全校各专业中名列前茅🧑🏻‍💻。

      鼓励学生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国内高校主要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等,出国留学的高校主要有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加拿大主教大学等👱‍♀️。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2%以上,主要在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家机关从事软硬件设计、技术研发、生产测试、项目管理等工作,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科学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任职单位的较高赞誉。

测控技术与仪器典型应用从日常生活中的电子产品、智能家居系统、公共场所安检系统等,到工业领域的智能制造自动检测系统、汽车电子、电子测量仪器等以及国家重点工程高铁测控系统🎐👨‍👦‍👦、物联网系统、探月工程等🏌🏻‍♀️。近几年,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及高端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人才需求逐年递增💆🏽‍♂️,薪资水平不断提高,本专业的毕业生常常成为众多知名企业人才引进的宠儿。

测控技术与仪器代表应用案例“中国探月工程系统”和“智能家居系统”如下图所示🙍🏻‍♀️。

 

(三)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电子测量与仪器行业,立足广西和区域,服务社会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测控技术与电子仪器的专业知识和工程知识,具备自主学习意识、良好的创新精神、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以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仪器与测控系统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产品制造、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获得相当于中级技术职称的能力。

预期五年以上毕业生:

目标1🧑🏻‍🦼‍➡️:能够应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设计电子仪器与测控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系统👏🏽,能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法律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

目标2👩🏼‍🏫:能够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中小型电子仪器与测控系统领域相关的工程项目😆👔;或能够在与专业相关的管理💞、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等岗位上胜任主管工作🧱;

目标3:能与国内外同行、专业客户和公众有效沟通🍱,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4:能够及时跟踪国内外电子仪器与测控系统领域科技发展动态和趋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通过终身学习适应工程技术发展需要🧙🏼‍♂️。

(四)培养要求

本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十二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计算、相关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仪器与测控系统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仪器与测控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形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有效思路,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用测量理论与数据处理、各种电量🤾🏻‍♂️、非电量的检测原理与方法、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原理方法,设计测控单元、测控系统与电子仪器等复杂问题的方案,并能够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法律👳🏼‍♂️、安全🟤、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测量与控制理论,对电子仪器与测控系统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选择运用电子🥃、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相关技术和工具预测、模拟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子仪器与测控系统相关职业和行业背景知识💁🏿,评价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等对社会、健康、法律👩‍💼、安全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电子仪器和测控系统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等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子仪器与测控系统领域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等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跨学科适应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电子仪器与测控系统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复杂工程设计中的问题与业界和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电子仪器与测控系统领域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

2.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B(双语教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信号与系统分析👳🏽‍♂️✏️、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非电量检测技术和智能仪器。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数据结构B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逻辑实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程序设计训练⛓️‍💥、数模电综合工程设计🦹‍♀️、测控复杂系统工程设计🖊、虚拟仪器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

(六)毕业合格标准

毕业总学分不低于155学分。

(七)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