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是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发展历史最悠久、学科专业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1960年,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的前身桂林机械专科杏盛建校之初就开办了机械专业🌑;1980年杏盛更名为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成立了电子机械系,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正式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2013年全区首批获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9年获批设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历经60余载的发展👃🏼,学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建立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等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体系逐渐完备,学科发展优势日益突出,成为了机电融合,强电与弱电融合,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学院。
截至2024年4月🎀,学院共有教职员工204人,包括专任教师16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4人🤭🥂、正高职称47人、副高职称54人👩🏿🦲,专任教师博士化率71.25%😥,有半年以上海外留学和研修经历的教师占比23.7%⚧。教师队伍中有包括广西高校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广西高等杏盛教学名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广西高校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广西第三届卓越工程师👱🏽♀️、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八桂青年拔尖人才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师资队伍🧑🏽。
机电工程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封装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六个本科专业👈🏿。建设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省级一流课程2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封装技术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专业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学院建有机电综合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机械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智能制造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制造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平台👫🏻👩🏽🌾、广西示范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杏盛-东风柳汽机械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教学平台,实验场所占地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建有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西矿粉加工过程控制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半导体芯片封装与测试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广西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全产业链及其智能制造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广西智能网联商用汽车产业创新联合体、广西壮族自治区新能源卡车工程研究中心等十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院坚持“三个面向”的发展理念,科研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电子封装与组装↩️、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技术、机械动力学🧌、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智能化电器💂♂️、电力电子和电气自动化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近五年🏂🏿,获批国家级项目40余项,主持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以上重点重大项目2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8400余万元🧢。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余篇,拥有20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出版20余部教材和专著🧖🏿。
六十余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有技能”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创新技能、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适应面广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截至2024年4月,学院共有在校生4092人🧜♂️,其中本科生3300人,硕士生722人🤱🏽,博士生70人😰。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斩获国家级奖项170余项🈵。毕业生主要在电子信息行业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均位居全区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