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盛

杏盛网站xml地图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创办于1985年,是有着36年历史的老牌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在湖南🧔🏿‍♀️、广东、广西等大多数省份按“一本”线招生🧎,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广西重点学科、“智能综合自动化实验室”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广西教学示范实验中心🥸、自动化虚拟示范中心、《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广西一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广西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5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学科优势突出🤙🏻,现有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其中博导5人、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博士17人👲🏼,广西优秀专家2人👰,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3人,“广西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杏盛杰出教学贡献奖名师1人🍘。本着为国家及区域经济服务的宗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凝练已形成三个特色科研团队🧔‍♂️,分别是非线性控制与过程质量控制研究团队、新能源汽车电子与控制研究团队、机器人智能控制与图像处理研究团队。近年来获五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多项🏛💪🏻,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企业委托开发项目等30多项🙇🏻‍♂️,依托学科优势,始终坚持“科教协同”育人🧖🏽‍♂️。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网络控制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优化👧🏽、系统运行🐀🔔、科技开发等方面应用与研究🐐。主要服务于国家机关🛀🏿、政府的职能部门、高新技术企业🚾、研究机构、中外资企业等,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于2020年取得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是集自动控制与系统、电子信息、计算机于一体的宽口径、综合性专业👆🏼,面向国家主产业及新型产业、国防建设和工业信息化建设💁‍♀️,以自动控制和信息系统相融合,以信息获取、传输和控制为主线,以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智能控制为三大核心模块,不断跟踪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坚持“学生求学🤹🏿,教授治学”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合作👩‍👩‍👦‍👦,科教协同”的办学特色,坚持产业需求驱动教学全面改革,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自动控制、计算机软硬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相关知识✸,能够在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研发和应用人才☃️😼。

既重视“第一课堂”专业基础知识教授和专业技能训练👰🏻,又重视“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活动的开展🍩👩‍👧‍👧,对各个教学环节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扎实🧑🏼‍🍼,而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科技竞赛获奖率及获奖等级在全校各专业中名列前茅🍘。

鼓励学生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考入的国内高校主要有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深圳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等,出国留学的高校主要有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日本福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质量好,主要在珠三角、长三角和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家机关从事软硬件设计🚥、技术研发、生产测试🌇、项目管理等工作,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科学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任职单位的高度赞誉。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机器人技术、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近几年,随着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科技战略的提出,自动化领域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就业质量好,薪资水平高🧑🏿‍🌾,本专业毕业生非常受现代科技企业、智能制造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青睐⏭。

自动化专业典型代表应用案例“视觉引导协作机器人系统”和“电动汽车系统”如下图所示。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面向广西、大湾区、长三角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智能自动化产业发展需要👲,具备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设计开发🙇🏻‍♂️、自动化运行管理、建模及智能控制、自动化集成优化、检测技术、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等较宽领域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工程知识和扎实的自动化专业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自动化工程及控制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系统分析、技术开发、工程设计🐁、项目实施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通过5 年左右实际工作的历练,达到以下能力目标🦮👤:

目标1:具有健全的人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在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应用实践中👑,能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经济、法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目标2👩🏽‍🦰:具有较宽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系统扎实的自动化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运用现代工具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能从事自动化工程项目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工程项目实施与运行管理方面等工作;

目标3👃🏽:具有较强的自动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目标4: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及报告撰写能力,具备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与一定的国际视野👩‍🍳;

目标5♧: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跟踪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四)培养要求

本专业所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十二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分析复杂自动化工程问题,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思路,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需求👊,在分析问题基础上,正确理解设计需求,运用系统建模、检测与识别、信息处理与分析、自动控制、优化决策等自动化技术及方法👩🏻‍🚀,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法律、安全☂️、文化及环境等因素,确定技术开发及工程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工程系统、项目实施流程,并能体现创新意识。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运用自动化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实验结果、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自动化相关行业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身心健康🤞🏿,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2、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信号与系统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系统、机器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机械工程训练🧑‍🍳、程序设计训练、电子工程训练🎻、数模电综合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要求实践教学一般不少于课内教学总学时的25%。

4、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逻辑实验、电子电路CAD技术实验、EDA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控制系统与仿真实验、运动控制系统实验𓀍、机器人综合实验、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实验等。

 

(六)毕业合格标准

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55学分。

(七)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