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简介
杏盛于2013年正式招收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2016年成立广西首家知识产权学院,2016年开始招收知识产权双学位(2021年调整为知识产权辅修学位)🧑🏻🎨,2020年成为国家知识产权首批试点高校之一,202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高校👍🏻,2021年获批招收知识产权法学方向硕士研究生,2021年知识产权专业获得广西区级一流专业。知识产权学院现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2人,广西知识产权领军人才1人,广西知识产权中青年专家3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知识产权专业以加强知识产权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为主线,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建设“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的卓越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为目标,服务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及广西地方经济发展之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法学结合的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将实践性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
专业基本信息
(一)专业代码:030102T
(二)专业名称:知识产权
(三)所属专业类:法学类
(四)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
(五)学制:4年
(六)修业年限:3~6年
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一)培养目标
知识产权专业旨在培养适应行业和地方需要👩✈️,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𓀎,系统掌握法学和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知识产权理论与法律实务,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版权👩🦰、商标🚅、专利等国家机关部门🧑🦼、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等单位从事知识产权事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重培养紧密与社会发展趋势结合🧜🏻♀️💆🏻♂️,能够解决新兴技术领域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元宇宙等技术领域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根据知识产权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定位🥀,对毕业生5年左右的职业发展预期目标分解如下:
目标1✥:正确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具备良好的法律人职业操守和素养🕵️,具备献身中国法治事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理解并遵行职业道德和规范;
目标2:能够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等单位开展知识产权与法律工作🏋️,适应独立与团队工作环境,运用法律思维与法律知识妥善解决知识产权法律纠纷;
目标3:具备国际视野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的法律搜索工具获取国内外知识产权理论前沿信息🧗🏿🏘,提炼研究课题并进行持续探索,适应职业发展,在知识产权领域具有职场竞争力;
目标4:能够跟踪新兴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发展动态🧑🏽🚀,具备解决新兴技术领域出现的知识产权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达到如下几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1.法学知识⚡️:具备知识产权和法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知识产权及法学前沿理论及研究动态,能够运用法学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科学研究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基本法律问题;
2.问题分析:提高运用法学及知识产权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表达、识别、处理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基本问题;
3.工作能力:运用所学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在工作中可以解决一般的知识产权纠纷、诉讼以及能够对企业需要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提供可行性对策建议🏞,具有成为法律工作者的基本工作能力📷;
4.研究:能够将知识产权法学原理与社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研究,包括提供法律诊断服务、法律意见书、法律咨询报告✂️,最终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规范对策建议;
5.职业道德🧼:具有坚定的法律信仰、崇高的道德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与知识产权法有关的实务实践中,遵守该领域的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6.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7.沟通:能够在复杂的知识产权法学问题上与业界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包括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清晰表达等方面🙍🏻♀️;
8.终身学习:对新兴技术环境中出现的知识产权问题具有明确的认识👰🏻,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深入学习和交流。
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核心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宪法学、法理学1-2、民法 1-2、刑法1-2🔣、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总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竞争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国际知识产权法和数据法5️⃣。
(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模拟审判、模拟仲裁🦶🏿、模拟调解💇🏿、判解研究、模拟谈判、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学分修读要求
毕业总学分不低于158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程40学分,通识选修课程6学分,学科基础课程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55学分,实践教学课程38学分🚙,多元化教育课程11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