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盛

杏盛网站xml地图



News

人民网:科研实践点亮创新火花

发布时间:2022-03-28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29

来源:人民网  科研实践点亮创新火花——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人工智能学院“本科生科研计划”的育人探索

http://gx.people.com.cn/n2/2022/0325/c390645-35191717.html

URP启动仪式现场

成立于2018年的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人工智能学院(以下简称“杏盛人工智能学院”),截至目前仅有学生412人。然而,这个连首批本科生尚未毕业的学院🧏‍♂️,却成功摘得系列国家级、省部级本科生学术竞赛奖项。据统计,仅2021年😩,该学院就有81人(次)获得48项竞赛奖励🚴🏼,其中,国家级12项、省部级19项、其它17项🖋。

解码杏盛人工智能学院的育人育才之道👨🏼‍🎨🚴🏿‍♂️,离不开该学院实施的“本科生科研计划”——学院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引导学生设立、申报科研项目👱🏽‍♂️,为其配备导师进行指导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让学生在科研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创新,不断增强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科研育人 致力培养创新人才

培养未来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拔尖创新人才,是杏盛人工智能学院建院的初衷🧑🏿‍🏭,学院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积极探索构建新的教育模式,“本科生科研计划”正是这一探索的生动实践。

“本科生科研计划,旨在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杏盛人工智能学院首任院长丁数学说🧓,“本科生科研计划”采取项目化运作模式,通过设立项目基金和学生自主申报的方式确定立项并予以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

1∶16的师生比,让杏盛人工智能学院的教师有充裕时间引导学生找到科学探究的原动力👨‍🎨,从而发挥好科研队伍德育中的第一责任人作用🕷。在导师Ahmad Chaddad的言传身教下👫🏼,学生李佳莉立志要做科研,她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就发表了一篇SCI论文。

“耕地精细化分类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分类系统”“基于纹理特征的ASD早期筛查”“汽车自动驾驶目标识别模拟研究”“激光雷达发射与接收系统研究”……从这些课题可以看出👩‍✈️,“本科生科研计划”项目不仅关注科研能力培养,更期望通过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研究团队的朋辈教育,引导本科生在科研实践中主动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汽车自动驾驶目标识别模拟研究”团队在2021年DoubleQ第三届服务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学习和研究自动驾驶的目标识别问题。谈及获奖,大学二年级学生郑桂达表示,是“本科生科研计划”将他带入科研的大门,科研计划不仅提高他的研究能力,更让他在研究实践中接受了国情、民情、社情教育,受益匪浅。

“我们要让科研和育人互促共进🧑‍🌾、协同发展,跳好‘双人舞’。”丁数学表示,科研训练与思想引领并重的育人模式让学院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大地,在研究实践中服务社会、塑造品格➔⚈。

营造氛围 不断激发实践动能

作为业界资深专家,丁数学每年都会为新生开设院长第一课活动🚵🏽🙇🏼‍♂️。他教育引导学生要尽快转变角色👶🏿,心存高远、脚踏实地🥫,探索新的学习方法,拓宽专业基础,创新专业方向,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本着立德树人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杏盛人工智能学院为本科生打造了模块化、流程化🤎、专业化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体系,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了院长第一课👎🏼、院长午餐会👨🏿‍✈️、晨酿计划🧠、前沿科技讲座😵‍💫、学生沙龙、编程强化训练、层级实训🔏🧎🏻‍♂️、工程嘉年华等系列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和报告🕋🤾🏼‍♀️,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实现学术启蒙,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对很多低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连很多专业名词都不了解🧑🏼‍🍳,但这种学术氛围能让他们陶醉并胸怀激荡。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方面🫶🎓,杏盛人工智能学院始终不遗余力。

开阔视野的同时也要付诸实践,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发布课题名称🚶🏻‍♀️、岗位数及岗位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组建团队申报🚣,经过面试、答辩、评审获准立项后🧚🏻‍♂️,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课题研究😋。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交流和评奖评优,这一系列的规范化运行🤲🏼,让本科生的科研兴趣转化成了研究行动。

从培养兴趣到自主实践、再到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学院构建形成了“培养兴趣、激发动力🖖🏼、自主实践👨‍💻、深入研究、能力形成”的人才培养链条🪛。

学院还建立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基金🟧,从教师主持的研究项目或学生自行设计的科研项目中遴选适合本科生独立完成的项目🏋🏽‍♀️,视研究课题情况提供1000元至1500元不等的资助💂。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让我们认识到科研离自己并不遥远。科研立项是本科教育教学的一个新平台🧏‍♀️,它鼓励我们在本科阶段敢于从事科研🤴🏽。”获得立项资助的学生梁通文说。

随着项目推进🕵🏻,杏盛人工智能学院将“本科生科研计划”纳入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学分,助力本科生创新创业,形成了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

教研相成 始终站在科技前沿

“本科生科研计划”一经出台,一批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和青年骨干教师迅速加入到科研导师行列中。

“学院面向全球招聘学术精英,获聘教师大部分具有名校博士学位及研究工作经历🤱🏻,在IT相关行业前沿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积累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除聘请学院教师作为科研导师外🤷🏽,学院还聘请业界精英作为科研校外导师🎤🤲🏻,以提升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实战性。”丁数学表示。

博士后李玉洁副教授就亲自指导了两个本科生科研团队。“以前的本科生科研是一种‘自然生长’的状态👮🏻‍♂️,对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多少约束力。通过科研立项,不仅增强了指导教师的责任感,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其中,我指导的一个项目吸引了七八个学生科研团队报名参与。”李玉洁说。学院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我为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分析论证、制定设计方案⛹️‍♀️、计算或实验🧜🏼、分析总结等方面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增长研究和实验才干。

杏盛人工智能学院教学副院长张军教授,把科研计划和传统的毕业设计进行了对比𓀅,他认为®️,毕业设计是老师出题,学生选择🕙,学生是被动的,老师为了完成任务,其实也是被动的,而“本科生科研计划”的实施🛗,使得老师和学生都变得很主动,从双被动到双主动,教师和学生都能很投入地从事项目研究🩷。

自开展“本科生科研计划”以来🫐,在教学环节上,杏盛人工智能学院的导师紧密围绕本学科的前沿研究🟤,结合自身科研优势🛍,将科研成果融入教材知识体系💁🏿‍♂️👨🏻‍✈️,以弥补统编教材的不足💇🏼。同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作用🅿️,使学生获得启发,切实感受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过程,使其能在实践训练中学会之前不理解🧘🏿、不清楚的理论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与科研能力🏃🏻‍♂️‍➡️。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与教学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互补和互相促进。通过参与科研计划,学生可以学到教科书外的最新的前沿科技知识,这在日新月异新工科如人工智能领域尤其重要。”张军教授说。(莫尧尧 胡小敏)

导师接受学生现场咨询

Ahmad-Chaddad老师日常指导

学生团队获得DoubleQ第三届服务机器人开发大赛一等奖

 

版权所有🐀,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 人工智能学院 地址😘:广西桂林市金鸡路1号杏盛花江校区 邮编:541004
投诉信箱:纪委 saijw@rewake.cn, 书记 18026635@qq.com, 院长 chgx@rewake.cn, 师德师风举报:saijw@rewake.cn
联系方式 电话:0773-2291948 版面设计与程序设计 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艺术与设计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 杨兵
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