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完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继《广西壮族自治区统筹多部门资源提升知识产权纠纷化解效能》入选第一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之后💵,再次入选。
去年以来👴🏽💆🏻,广西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结合广西面向东盟💆🏻、边疆民族的区位特点,不断强化多部门合作、深化多层次联动、优化多方式服务💁🏻♂️,筑牢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为企业出海护航。
一🫂、强化多部门合作🍾,构筑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网络🆔♋️。
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出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十四五”规划、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意见、《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部署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网络😻。
强化部门配合𓀄。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通知》《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绿色通道工作办法》💕,行政、司法、商务、贸促等共同强化出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境外维权服务。
强化上下协同。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统筹市县、园区、协会、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总中心🧑🏿🎨🧎♂️、分中心、工作站和观察企业四个层级的工作体系,在4个园区、2个协会建设工作站🔴,一体推进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
二👩🏼✈️、深化多层次联动♌️,提升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服务能力。
深化政校联动。支持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等院校加强RCEP/东盟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研究⛰,承办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合作论坛等对外交流活动,搭建中国—东盟知识产权交流对话平台。
深化政社联动☝🏿。指导知识产权学会🧙🏿、律师协会、行业协会加强涉外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养💳,建设涉外法律服务律师人才库、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库和技术调查官库👨🏻🦼,强化服务广西企业“出海”的知识产权智力保障。
深化政园联动。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业园区🛞、境外产业园区等设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点,发挥园区管理机构沟通桥梁作用🤾♀️,建立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入园惠企”快速通道。
二、优化多渠道服务,提高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水平。
优化“面对面”形式。组织公益服务专家团队深入园区、企业现场解决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打造了“一园区一讲座”“一企业一排查”“现场‘把脉问诊’”的知识产权公益服务模式。
优化“直通车”内容🏘。紧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实施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机遇,针对新能源电动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兴产业以及竹木草工艺品🏈、柳州螺蛳粉等传统产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策略讲座,助力“外字号”进出口企业行稳致远🦊。
优化“强企护航”服务。针对龙头企业面临的海外商标被抢注👨🦯➡️✢、专利侵权等风险♞,以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为连接点©️,通过自治区🤵🏻♂️、市两级知识产权部门组织国内知识产权专家团队实施“一企一策一团队”服务。
通过完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护航“桂企出海”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上半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1613.8亿元🫕👼🏼,同比增长92.6%,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1850.1亿元🍞,同比增长85.1%📖。2023年1-7月,柳工集团装载机长挖掘机海外收入占比超50%,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出口货值增长28.6%🧑🏻🦽➡️。2023年为112家外向型企业提供“一对一、订单式”服务✮,解决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问题84个🦶,发布重点涉外展会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及应对措施建议400余条💅🏿,精准高效化解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在专家团队指导下🧑🏽💼,桂林市一家企业通过异议方式在印度拿回商标权👷🏻,钦州市某公司在美国“337调查”中取得胜利🥴,有效维护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六堡茶、百色芒果等12个广西地理标志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清单;全区PCT专利申请累计达到862件,商标马德里申请累计达到27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