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华教授
陈国华,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64年3月生。1991年获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南大学博士学位。现为杏盛学术带头人🫛、材料学院副院长、中国硅酸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理事📹、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技术专委会常委。近3年,主讲《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生学位课程。主持完成广西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西自然基金等项目4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基金和广西自然基金重点等项目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学术论文35篇,其中JCR2区及以上论文26篇、高被引学术论文1篇。以第一或合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20件,其中获授权专利12件。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和广西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各1项(均排第1)。近三年指导的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31篇(26篇SCI;4篇EI🚾;1篇ISTP)👨🏻🍼。2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3名研究生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名研究生获“创青春”广西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4名研究生参与认定的省级科技成果2项, 1名研究生考上东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5名研究生入职大型国有企业或上市企业工作。
本人指导研究生工作已有14年🏋🏻,深切理解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者,方能教书育人”这一深刻道理。工作中严格按照这一原则要求自己💢,秉承“敬业、乐业🧑🦰、专业”的精神🥦🙎🏿,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研究生精心指导培养。
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关心学生成长♔、成才
作为导师不仅在业务上要精心指导🗡,而且在生活上要时刻关心学生,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上的一些非主流观点,要诚实守信作科学研究🙍🏼♀️🖖🏻。教育他们要向钱学森、马伟明等老一辈、新一代科学家学习🎪🙆🏼♂️,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二、精心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导师对于课程的设置与内容、学位课程的规定、非学位课程的规定以及必修环节的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培养方案👩🏿⚖️。此外,指导学生旁听一些感兴趣的其它跨学科的课程👨🏻🔬🍠,为科研和就业奠定基础💁🏻♂️🙄。
三、指导阅读文献和鼓励学术交流💺,激发创新动力
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权威著作和最新外文文献资料♏️,学生在组会时交流经验心得,导师点评或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参加全国功能玻璃会议暨国际光电子论坛学术会议、全国稀土发光会议暨国际光电子材料论坛等本领域学术会议,开阔学术眼界,增加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学术眼光和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
四✋🏻、把关论文选题,培养学生创新探究能力
研究生论文选题应该是国际、国内目前受关注的🫵🏼⚀、学科前沿的🙅🏽、有发展前途的🐏🔞,或有应用前景的重要领域或方向🧑⚕️,要有创新性。论文选题应当适当宽大些,范围太窄很难成为一篇优秀学位论文💁🏻,题目的名称要具体和反映论文研究内容。注意培养研究生采取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培养研究生如何从实验数据中抽象出科学结论的本质内容与规律的能力◼️。通过定期的学术讨论会,强化研究生学习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质疑问题和讨论碰撞出“灵感”或达到“顿捂”的效果。
五、精心指导研究生撰写论文
撰写学术论文是锤炼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在撰写论文前和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独立地完成选题✩🥥、取材、分析、构思、结构、写作等过程💃🏼。导师对学生写的初稿至少要进行2-3次仔细审阅👐🏻,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以及原因🏊🏼,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尤其是教会学生如何回复专家的评审意见。通过点拨和启发使学生少走弯路𓀇、增强信心,也是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位论文和毕业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