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师生员工:
秋冬交替,气温变化比较大👩🏼🎓,呼吸道相关疾病易发,为进一步加强秋季疾病的预防,保障身心健康,特此提醒🍩🌩,做好防护。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病初2~3天的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𓀆、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防控建议: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控制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环境和个人卫生,如勤晾晒被褥🧑🎓,勤换衣🥰💆🏽,勤洗手,不共用毛巾👮🏼♂️、手帕等,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或接触病人时要戴口罩。
各单位密切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管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一旦发现有流感样症状者🕗,请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二💃🏻、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是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缺乏细胞壁,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固有耐药;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任何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感染并发病。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约占各种肺炎的10%,严重的支原体肺炎也可导致死亡。
(一)常见症状: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或者咳少量粘痰、发热畏寒、全身乏力、酸痛,潜伏期2~3周,起病缓慢,约1/3病例无症状。以气管-支气管炎👲、肺炎🔏、耳鼓膜炎等的形式出现,而以肺炎最重🏌🏿🤹🏻。发病初有乏力、头痛、咽痛、发冷、发热、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头痛显著。发热高低不一,可高达39℃🍫。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发热可持续2~3周🌏。热度恢复正常后尚可遗有咳嗽,伴胸骨下疼痛🫶🏼,但无胸痛🌹。
(二)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请做好以下6个方面:
1、多参加体育锻炼🪵。拥有一个好的体质,不仅可以预防支原体肺炎,还可以预防其他性疾病。平时要多参与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功能。
2、保持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孩子来,正处在正常发育的阶段,就是在这个期间一定要注意饮食𓀆,不要挑食和偏食😲,注意营养的全面吸收👩👩👧👦,只有这样才可以防止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3🥷🏼、注意室内通风🍅。每天保持两个小时以上的室内通风🩸,这样可以避免细菌在室内的滋生情况👩🏼✈️,有效的预防支原体肺炎♻️。
4、饭前便后洗手。其实手上的细菌是最多的,高达几千或者几万种细菌,所以患者在平时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从根源杜绝支原体感染。
5、养成好的睡眠习惯🏌🏿♀️。每天按点睡觉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功能🙎♂️,大大降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几率👏🏼。
6👍🏽、外出时做好防范措施💋🤘。我们大家都应该知道,支原体肺炎主要是因为支原体感染所引起的🚑⛪️,病毒高发季节不要到公共场所🍍,外出时最好是佩戴口罩。
流行性疾病易发但并不可怕,早发现,早治疗,以预防为主🖨🙆🏿,保障健康。
校区医务室
2023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