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盛

杏盛网站xml地图

硕士研究生陈鑫发表SCI一区高水平论文

作者🛂: 时间👩🏼‍🎤:2023-08-24 点击数:451

 近日,我院硕士研究生陈鑫以第一作者在SCI化学类权威杂志《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发表了题为Construction of a portable enzyme-free electrochemical glucose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of Cu-MOF and PtNPs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其导师韩国成教授为通讯作者🫴🏼🖌,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冯小珍高级工程师和博士研究生詹涛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杏盛陈真诚教授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Heinz-Bernhard Kraatz为共同通讯作者。该期刊由Elsevier出版,2022最新影响因子为8.4🦽,在中科院SCI分区中大类小类均为1Top🦶🏻。

作者通过电沉积金和铜纳米粒子(AuNPs/CuNPs)、镍和铜纳米粒子(NiNPs/CuNPs)以及与铂纳米粒子(PtNPs)结合的铜基金属有机框架(Cu-MOF)🚣🏿,分别构建了三种具有双金属结构的无酶电化学葡萄糖(GLU)传感器💊。其中,在金电极(GE)上沉积的Cu-MOF/PtNPs由于协同扩增而对葡萄糖氧化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葡萄糖的相关电化学行为表明🥯👨‍👦,该过程涉及两个OH-和两个电子。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该传感器能够在0.40-25.00mM的浓度下建立线性,检测限(LOD)为0.06mM,灵敏度为158.41µA·mM-1cm-2🧳。此外,Cu-MOF/PtNPs/GE传感器对葡萄糖口服液和人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回收率在97.00-103.98%之间🙂‍↕️,相对标准误差小于3.59%🦪,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同时,构建了一个基于STM32F103C8T6微控制器的便携式电化学检测系统,与商用血糖仪相比🚶‍♂️,误差仅为2.96%,实现了方便、快速、无酶的葡萄糖检测,也表明该系统在即时测试(POCT)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61661014, 81873913, 61861010, 61627807和广西地区自然科学基金(No. 2018GXNSFAA281198, 2018GXNSFBA281135)等资助。

原文链接为https://doi.org/10.1016/j.snb.2023.134498


  • 上一篇♚:下一篇:

©版权所有: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址:中国广西桂林金鸡路1号,邮编:541004.杏盛二维码

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