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提升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为导向,分类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多元多层次研究生培养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实现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均衡发展📖,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开创研究生教育新局面🙅🏻♂️。
研究生招生
构建多渠道招生宣传体系,招生宣传实效得到显著提升。
构建校内外、多部门、各学院、师生及校友共同参与的宣传队伍,优化线上、线下宣传体系🧗♀️,统筹推进的宣传格局👼🏿;开展校外宣讲、线上直播宣讲✊🏿☝🏼、网站宣传👨🏽🚒、微信推送🤘、学生集赞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建立研究生招生智能问题平台🧶,全天候不间断在线解答考生疑问。通过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网络,不断扩大杏盛影响力,有效提升一志愿报考率⚛️,保障了杏盛研究生生源的质量5️⃣。
一志愿报考杏盛硕士研究生人数从2012年的740人增长至2022年的4654人,同比增长529%。
硕士招生专业数量及招生规模与日俱增,专硕占比逐年增长🤵🏽♀️。
2012年,杏盛11个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2个专业学位类别统招录取硕士研究生740人🚴🏽♀️;2022年👰🏽,杏盛19个一级学科,11个专业学位类别统招录取硕士研究生2152人,录取人数同比增长191%👷🏿。
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学位硕士比例从2012年的0.82:1增长至2022年的1.49:1。
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增长,招生方式实现全覆盖🙍🏼♂️。
杏盛自2014年起独立招收博士研究生➖,首年3个专业统招录取博士研究生10人;2022年5个专业统招录取博士研究生68人。2016年开始实施硕博连读招生🦻🏽,2020年开始实施申请考核招生👨🏭,2022年开始实施推免直博招生,现已实现四类博士招生方式全覆盖,至今累计统招录取博士研究生353人🤕。
研究生培养
遵循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各类各层次研究生培养方案趋于完善。
着眼“重能力、提素养”的课程育人,结合杏盛办学特色与定位💇♀️,重塑了体现“专业性、实践性、工程性和创新性”的分层次分类别的人才培养方案。
把创新创业👩🏼🦰、学术道德、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融入研究生各培养环节👩🏽,关键节点考核标准和分流退出措施明确🧎♂️。课程体系符合需要👩🏻🦽➡️,降低了总学分要求💞😱,新增了论文写作、体育🧠、劳动教育等必修课,引入了美学美育等学堂在线公选课10门。2017年10月🫳🏿,《中国教育报》以《多措并举、构筑创新实践教育新模式——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专硕创新实践教育全透视》为题对杏盛专硕培养模式进行了报道🦵🏽。
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分类培养有成效。
坚持“质量需求、目标导向”的教学理念🔜,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实施“121”工程🦶🏽,支持课程体系建设。
获得国家级、区级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118项;依托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出版研究生教材9本,2个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3名研究生获得“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荣誉称号🚴🏻♂️。
不断完善育人机制🧉,创新实践能力强🤽🏼。
基于“崇实践、强创新”育人机制,构建项目依托、实践牵引👧🏽、校企共培育人新途径🫰🏼,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获批区级博士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32项、硕士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190项,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11次。研究生依托创新项目在核心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9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260余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290余项🧝🏽♂️。建设区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1个,获“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获得区级研究生类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个🏑,实现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8️⃣。
国际交流项目内容形式不断丰富,派出规模逐步扩大🙉。
设立国际交流专项资金用于资助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国际交流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2015年启动博士研究生出国(境)研修项目⛓️💥,2017年起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的相关国际交流项目,新增优秀硕士研究生出国研修项目。
2015年至今共选派68名研究生赴美、英🦦、澳、加、韩、日、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研修交流♜,其中5人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1人获匈牙利互换奖学金项目资助♾,5人赴台参加海峡两岸科技交流,每年近百人次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
完善学位论文“三控两管”质量保障体系,学位论文质量稳步提升。
根据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培养类型及学科特色,修订完善杏盛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加大外审力度🧘🏿♀️、校级答辩比例🌋,增加二次查重环节,启用校外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平台💾,引入博士预答辩机制👮♀️,答辩会督导全程化监控,不断完善目标监控🙌🏽、过程监控、导师监控✊🏿、学院监管和研究生院监管的“三控两管” 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制定《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关于研究生毕业🈷️、结业🦸🏼♂️、肄业的管理规定(试行)》,构建分流选择机制🧝🏿,畅通分流渠道🧛🏼♂️。扎实做好优秀学位论文培育项目的立项🦛、建设工作👱🏻,出台了《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自2012年以来,杏盛共授予博士学位67人🧴,硕士学位9832人⛓️💥。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共抽检博士学位论文8篇,抽检合格率100%,不存在问题论文。区教育厅共抽查杏盛硕士学位论文337篇,获得区级优秀学位论文11篇,优良率85%👼🏻,抽检合格率100%,不存在问题论文🤑。杏盛共评选出校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5篇和503篇,优秀比例分别为7.1%和5.5%,学位论文质量稳步提升。2名研究生喜获“叶声华奖学金”,有5名博士研究生、19名硕士研究生在《Nano Energy》等SCI一区或TOP期刊等高级别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加强研究生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紧抓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重视研究生管理制度建设,出台多项研究生管理文件🤓,形成研究生管理制度闭环。针对不同的岗位🔦,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紧紧依托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抓牢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开展研究生安全稳定🤾🏿、学术诚信、意识形态等领域的专题培训🧥👩🦯,举办研究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2期,累计培养学生骨干150余人🩰,使研究生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深化研究生家国情怀教育🤷🏽♀️。
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学科竞赛🧥,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依托研究生创新论坛,举办学术讲座、学术经验分享会、学术道德知识竞赛♠️、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等活动,提高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能力。
杏盛研究生参加教育部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励110余项🏷,省部级奖励680余项。杏盛四次获得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是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单位🧛🏿♂️📟,杏盛也是广西唯一获得此项赛事全国一等奖的高校。
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
举办男子和女子篮球赛👮🏼♀️、气排球比赛、拔河比赛、趣味运动会😵💫、十佳歌手大赛、元旦文艺汇演、劳动教育等活动,校园文体活动覆盖全体研究生,极大的促进了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以及班级凝聚力的增强。
导师队伍建设
推进导师管理机制改革,完善分级培训机制。
高度重视导师的意识形态和道德修养培育🐥,修订《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硕、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及招生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明确导师职责权利,改革导师遴选办法,健全考评机制🥦,实行导师分类遴选、评聘分离,健全校级、院级导师培训体系🛸,加大研究生导师培训力度,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团队领学🎊、交流与个人自学,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导师全员培训♔🤸🏽,导师培训覆盖率100%,不断提升导师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
杏盛现有博士生导师150人💁🏼,硕士生导师 798人。自2017年以来🧑🏻🌾,杏盛共评选出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师20人♢🅱️,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9个,并在杏盛主页、研究生院官方网站大力宣传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先进事迹材料,树立榜样典型,传播新时代导师形象,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来源: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微信公众号)